據最新資料顯示,去年赴德國留學的外國學生人數躍升近7%,前一年成長率更達8%。自2012年迄今,德國的外國學生總數增加近三成。
對大部分英語系國家的大學來說,留學生人數上升是好消息,因為留學生愈多、代表學費收入愈高。
但在德國,只要是學生,基本上都不用繳學費,不論他們國籍為何。在德國,每十位學生中就有一位是外國學生,德國為何要選擇放棄學費收入、同時還要免費教育外國年輕人?
首先,德國在人口結構上已出現斷層。根據聯合國資料,德國60歲以上人口的比率僅低於日本,因此迫切需要年輕又具備技能的勞工,以維持經濟成長。德國對歐盟以外地區的留學生,在畢業後皆提供18個月的工作簽證。
其次,據德國學術交流總署調查發現,赴德國留學的外國學生顯然希望留下來;有近半數計劃在畢業後,留在德國工作,三成的人甚至想永久留在德國。
德國高等學校校長協會(HRK)國際部主管華勒(Marijke Wahlers)解釋:「大學是經濟繁榮的動力來源,它們吸引學生來到德國。」
她強調:「很歡迎外國學生畢業後留在德國,不論是一段時間或是永久。」
此外,德國樂於對來德國留學的外國學生免學費,與培養國際軟實力比較無關,而是涉及國內政治。
德國智庫高等教育中心政策主任穆勒對此解釋道,在2006年後,曾有七個聯邦州政府試圖收取少許學費,但很快就因來自民眾與左派政黨的壓力而廢止。
穆勒表示,向外國學生收學費,可能會被視為向所有人收費的第一步,「大多數政治人物因這個理由,對這項議題避而遠之」。
但他認為,在2020年後,各聯邦州政府將因平衡預算壓力,重新檢討大學免學費措施。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6809/2436601 |